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 > 棠下镇政府
征地拆迁、占道停车、邻里口角……为解决摆在社会基层治理上的问题,近年来,棠下镇石头村党委积极探索乡村有效治理途径,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凝聚力量,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激发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全能网格”,织密治理“一张网”
去年12月底,石头村一村民称家中患有痴呆症的老人卢某已失联5个小时,急需帮助。村网格员考虑到情况紧急,便连同派出所民警迅速行动,通过翻查监控,开展搜寻,很快就在离村约2公里的工地区域找到卢某。如今,“有事就找网格员”已经成为石头村民的共识。
乡村很“小”,它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乡村又很“大”,村民的衣食住行都与它密切相关。为优化乡村治理模式,石头村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利用网格搭建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建立干部驻村服务和网格化服务双层服务体系。全村划分6个网格,由村“两委”担任网格长,17名驻村工作组人员、12名专职网格员、150名网格志愿者进一步充实网格力量。为提升网格内事务处理效率,全面实行“发现问题——收集分类——依规处置——及时反馈”处置流程,有效推动要素在网格汇聚、工作在网格开展、任务在网格落实。
石头村网格员队伍集合
此外,石头村还构建有以自然村为“大网格”,以村小组为“小网格”的治理格局,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细化以户为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值得注意的是,石头村活用“互联网+”方式,以村小组长、妇女微信工作群、村微信工作号等为依托,构建智治工作机制,多方协同做好信息排查、潜在问题预警、应急管理、宣传引导、服务保障等工作。
坚持“三治”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2021年换届选举中,石头村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实现“三个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76名正副村民小组长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村组两级“同频共振”,为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完善乡村自治机制。近年来,石头村党委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大力推行“村组联议五步法”议事决策机制,实现治理为村民、治理靠村民。
去年2月,棠下镇开展天沙河大道、华丰路征拆项目,涉及石头村19个村民小组,1400多亩土地。在村党委的领导下,各村民小组长的主动担当作为,联合镇征地工作组、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村入户开展征地拆迁宣传、走访收集村民意见,充分保障群众对本次征地政策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最终经“村组联议五步法”工作的努力,石头村90%以上的村民户代表签名同意征地拟向书。
此外,石头村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讨论决定征地补偿款的使用方案,并规划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民生福利事业、升级改造石头市场和自来水管网、整治改善全村人居环境等项目上。近年以来,村组共治的氛围越发浓厚,石头村连同联厚、梅湾等10个村民小组合力整治破旧猪舍和路边旧屋、扩宽村道、增设停车位,整治面积达8000平方米。对村里15条自然村主干道实施路灯亮化工程,全覆盖安装约4000盏路灯,村民期盼的民生实事一件件得到落实。
石头村党委与驻村工作组向村民开展征地宣传
提升乡村法治能力。近年来,石头村成立了信访超市,驻村律师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进一步引导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面对乡村治理、征地拆迁中的新问题、新矛盾,通过邀请驻村律师参加村民代表会,处理农村纠纷调解,释法说理,引导村民依法办事、善用法治方式、手段解决问题。2020年初,石头村重新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内容,共11章55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征求意见获得100%的同意率,《村民自治章程》的修订,推进了乡村治理法治化。
驻村律师调解村民家庭纠纷问题
增强村民德治意识。石头村党委通过广泛宣传,让村民充分意识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是村民自己的事。坚持做好“强村、育人”文章,村党委与陈垣纪念学校党支部开展村校共建活动,依托陈垣故居红色教育基地,不断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群众的责任感、向心力,提升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2022年5月村党委与陈垣纪念学校党支部开展村校共建活动
群众有所盼,治理有所为;发展有所需,治理有所行。石头村一直以党建为引领,锻造治理“主心骨”,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群众满意率和获得感。
来源 | 蓬江发布、南方日报
通讯员:棠下镇党建办梁翠霞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