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畔柳摇灯影乱,河心波漾月光悬
灯摇虹彩张华堂,百年流芳文化传
宫灯夜明景正盛,月散瑶光五邑城
点一盏江门宫灯,讲一段岭南故事
宫灯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日前,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学在北理江门实践团,来到蓬江实地开展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进一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取得更大进步贡献出青年力量。
“江门”
江门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区位优势突出,开发腹地广阔,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广府人聚居地之一。
“江门宫灯”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在中国历史悠久,始于东汉,兴于隋唐,盛于民间,是中国彩灯中最富有特色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现存江门的东艺宫灯作为南派宫灯的杰出代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之一,蜚声海内外。它不仅是海外侨胞“根”文化的寄托,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文化见证,更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仰东作为江门东艺宫灯第四代传承人,在15年前坚定地从前辈手里接过宫灯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在这15年间,李仰东一直致力于宫灯制作工艺,立志将宫灯技艺延续下去,为江门宫灯市场化、产业化奉献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宫灯文化、非遗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观灯猜谜、投圣灯、祈福宫灯……
今天的宫灯不再是宫廷专属
而是在一代代民间群众的见证下
展示着文化的伟力与历史的传承
本次实践团立足于传承非遗文化
跟随传承人李仰东先生
参观东艺宫灯制作工厂
前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
亲身体验宫灯制作步骤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以拓印为技艺、以国画为摹本
以中国结为缀、以木雕为架构
工匠精神作脊、文化底蕴作柱
东艺宫灯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逐渐融合岭南文化
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宫灯
其点亮千万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在7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
东艺宫灯技艺源远流长
其造型独特
端庄典雅、古色古香
映衬了中国古代灯具造型与建筑艺术之美
其蕴意丰富
节日祈福、寄托祝愿
有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内涵
熠熠生辉、留芳至今
依然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江门东艺宫灯驿站”
寸寸匠心坚守 描绘绚丽蓝图
盏盏宫灯高挂 点燃致富引擎
非遗振兴时,照亮致富路。江门东艺宫灯驿站位于365体育提现多久到账_28365365体育官网_皇冠365体育下载杜阮镇上巷村委附近,其结合非遗行业和乡村发展特点,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东艺宫灯旅游产品、文创产品,提升宫灯的附加值。
通过搭建“税务+村委+商会+企业+农户”模式,以政策扶持、产业对接、资金融通为动力,助力非遗产业向深层次、高质量发展,并带动当地经济腾飞。
江门东艺宫灯在“文创+旅游”赋能下
实现文化连接、创意赋能、价值共生
描绘非遗文化新画卷
打造全新的宫灯文化IP
激发岭南文化新活力
浸染水墨丹青,工笔描摹刻画,方点亮寸寸斑斓光景。非遗文化是我们不变的传承,东艺宫灯伴随着民族的脉搏涌动,向海内外人民传递着独属于中国的魅力盎然。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文化与创新的交融共生,在东艺宫灯上淋漓展现,当创新意识从文化的石坝上漫溢开来,吾辈青年,赋予文化以新的生机。
一树花开两地芳
东艺宫灯
寄托着侨胞的家思与乡愁
铭刻着数百年的风云变幻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承载着先辈的哲思与智慧
展示着沃神州的惊艳绝伦
在新的时代格局与态势下
东艺宫灯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非遗传承并排走
让宫灯非遗在熠熠生辉中活了起来
(来源:蓬江发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