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映丛祠小,
越禽声里春光晓。”
良溪古村的木棉,
正花开如火。
刘淑君 摄
木棉又叫红棉,
树干笔直,树冠高大挺拔,
怒放的木棉花
高高垂挂在枝头之上,
给这个春日注入火红活力。
刘淑君 摄
在蓝天的映衬下
显得格外娇艳。
刘淑君 摄
即使花落泥尘,
也是整朵整朵的,
像不屈的英雄风骨,
因此也有“英雄树”之称。
刘淑君 摄
一棵硕大的木棉
矗立在罗氏大宗祠前方,
见证着悠悠古村的
百年时光流转,
也深深刻在罗姓后人的心中。
“小时候,我们就在罗氏大宗祠里上学识字,抬起头就能看到这棵木棉。”年过七旬的村民罗锡伟说,每次看到叶子掉光、花开起来,就知道春天真的要来了,天气也不会再冷。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这棵长在罗氏大宗祠边上的木棉,已经长了100多年,是现任良溪村党支部书记罗志光的太爷亲手种下的,勉励村民要做人如树,要有英雄风骨,也希望不管罗姓后人去到何方,都知道根在哪里。
“这棵树就像一盏灯,不管是我们村民,还是已经迁出村的后人,都知道祠堂边上有棵木棉,看到木棉,就知道祠堂在哪。”罗锡伟说。
良溪古村
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刘淑君 摄
古村落背山而筑,面水而居,
构成弓状,
山水与古民居环境的组合,
体现了旧时代风水理论,
是南迁始祖罗贵率众南迁的终点站,
也是集中原文化、岭南文化
与海外文化交接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被称为“后珠玑巷”。
刘淑君 摄
这里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气势宏伟的罗氏大宗祠、明代护村墙。
罗氏大宗祠依水而建。刘淑君 摄
罗氏大宗祠面宽三间,进深三进,平实、厚重而又大气。刘淑君 摄
良溪村护村墙。资料图
村内还有古老的“龙船脊”民居,村内尽现明、清、民国建筑风格。
良溪村内,仍保留着不少“龙船脊”民居,造型飞檐翘角。刘淑君 摄
在良溪古村青石板主街道边的一堵墙后,耸立着一座乾隆元年建造的青砖布瓦“节孝流芳”牌坊。刘淑君 摄
缘贵苑作为良溪村首家民宿,由始建于清代的华侨屋改建而成。李伟杰 摄
这里还保留着传统地道的饮食文化。良溪村道光进士罗天池始创的罗氏柑普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营养价值丰富的土特产——剑花,又称“霸王花”,不少村民家长都会种上一两棵;炒寒提、白水角、萝卜糕、芋头糕、花生糕、鸡屎藤糕等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佳肴,让人垂涎不已。
罗氏柑普茶(资料图)
在良溪茶楼,能品尝到很多古村的地道美食。刘淑君 摄
近年来,良溪村深度整合本土特色文旅资源,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文旅基础设施,多途径提升古村知名度,形成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良溪模式”,先后荣获“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古村落”“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称号。
良溪古村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村内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刘淑君 摄
趁春光正好,
快约上三五好友,
一起来游古村、赏木棉花,
感受这份独属古村的春日气息!
良溪村内,自然风光无限,春色惹人醉。刘淑君 摄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可乘坐江门市公交车前往棠下镇,路线为37号、22号到棠下公园站,然后可坐摩托车前往。 自驾游线路:可导航到棠下镇良溪村 (来源:蓬江发布)
相关附件: